网站首页> 专题建设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代码:1202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面向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的会计职业精神;
       (3)具有适应会计职业生涯发展、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6)具有现代公民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态度;
       (7)具有操作现代办公软件的基本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熟悉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能按会计操作规范核算企业主要会计业务;
       (4)掌握汉字录入、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数码字书写等会计基本技能;
       (5)能够从事中小企业收银和出纳工作;
       (6)能够从事中小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工作;
       (7)能够从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8)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能够运用财务软件从事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
       (9)能够胜任财经文员工作,撰写简单的商务文案和会计基础文书。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
       本
课程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做到教学语言鲜活通俗,教学案例生动典型。同时,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使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教学要求: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坚持知、信、行相统一。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3.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课程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要清楚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明白带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始终被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深知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教学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6.数学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7.英语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发音基本准确,能从语音、语调中领会不同的语意;学习2000个左右的基本单词和2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会使用800~1000个常用词汇;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表意功能;掌握日常生活中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如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熟悉与本人、家庭、朋友和学校学习生活密切联系或相关的话题,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话题。
       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奠定有助于其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英语基础。一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8.艺术
       本课程融合了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本课程任务是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动参与广泛的艺术学习和活动,了解、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丰富审美体验,增强感性认识,提升艺术感知能力、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感受和体验艺术要素与艺术语言,分析与比较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理解艺术的丰富情感的表达,欣赏艺术之美。学会运用艺术形式、方法或媒介开展个性化的艺术创作表现和实践,开展交流沟通,抒发思想感情。能关注并参与优秀艺术传承活动,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特色优势,以美育人,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9.历史
       本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阐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能通过历史上先贤们的嘉言懿行,自觉养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应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应将历史课程核心素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功能。
       (二)专业(技能)课程
       1.基础会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打好会计专业基础、掌握会计专业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记账方法及其具体运用;掌握原始凭的填制、审核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典型业务的记账凭证;能够启用及登记会计账簿;学会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全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出发,循序渐进,选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案例。同时,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仿真实训、实物展示、模拟演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创设会计工作环境。
       2.财政与金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相关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财政、金融基本知识,明确相关的基本政策,具备财政、金融相关知识的分析与运用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应用。
       要求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要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降低记忆知识的量和难度。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训练阅读财经新闻、理解政策资料的能力。
       3.经济法基础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了解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熟悉会计工作中常用的经济法规基本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和辨析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等主要条款内容,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经济法规在会计相关工作中的体现,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和诚信公正意识。
       教学中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法律的不断修订与完善,注意最新的法律制度的变化,增强教育的时代感,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帮助学生认同经济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经济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4.会计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所必须的会计数字书写、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等电子计算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为学生从事会计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硬币的清理、清点方法,了解验钞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简单的珠算方法;掌握阿拉伯数字的规范正确写法,掌握小键盘录入的正确指法,掌握点钞的工序与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方法,熟练掌握机器点钞与验钞的步骤。
       本着“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及实训内容,落实教学与实训要求,合理把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5.会计电算化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能力,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明确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与工作规范;了解中小企业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及主要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会计账套管理初始工作;能熟练运用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基本功能模块核算中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能熟练运用购销存等基本业务功能模块核算中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
       教学过程中要求立足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化实际,向学生介绍实际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意通过日常账务处理和期末账务结转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6.财务会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会计一般理论的理解,掌握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理解与掌握会计报表的内容、编制方法,了解常用的报表分析基本方法,促进学生会计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形成,初步具备触类旁通地理解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的能力。
       要求学生熟悉六大会计要素常见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典型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够编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简单的现金流量表,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的全貌。
       教学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重要性和专业核心地位,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前期学习《基础会计》的情况,逐步深入,合理引导,通过典型业务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兼顾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7.税收基础
       本课程以认知主要税种的基本理论、税款计算、纳税申报流程、税务会计处理为重点,突出企业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的实用性、交互性、操作性等特点,特别强调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要求是掌握企业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常见税种的含义、征税对象;掌握常见税种的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及享用条件和税额计算方法;理解税收征管相关的申报要求和缴纳要求;能够进行中小企业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能够完成企业主要税种的期末网上申报。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近年来一直通过税制改革来减轻企业的负担,由全面的“营改增”到增值税税率的一再降低,再到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税法的变化一直在进行,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明确最新的税制税率要求。
       8.成本会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技能方向课程,通过了解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成本会计的实务技能,加强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形成成本核算的岗位工作能力,完成成本核算任务。
       该课程要求了解成本费用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熟悉企业成本核算基本程序,掌握中小企业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方法,能熟练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类法核算中小企业成本,了解分步法基本原理,能够编制中小企业常用成本费用报表。
       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成本核算的原因和意义,奠定有助于其专业成长的成本核算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成本核算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成本核算能力;要用发展的观点鼓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9.财务会计实训
       财务会计实训是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必修的综合性操作技能课程。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对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完整会计处理操作,包括建立新账套、日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期末会计报表的全面业务处理。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除按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利用教师本身所掌握的实践经验,向学生介绍实际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且通过业务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选修课程一览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本专业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共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者比例为62.5%。
       2.本专业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和“骨干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85%以上。
       3.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二)教学设施
       1.本专业每个班级均配有多媒体教室。
       2. 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具备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3.校外实训基地:广发财务管理公司、百业会计公司。
       (三)教学资源
       按照国家要求选用教材、具有符合数量要求的图书文献。机房网络畅通,数字资源丰富。
       (四)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逐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六)质量管理
       实行学生评教、教师听课互评机制。实行教研室、系部和教务处共同监督和管理机制。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达到以下标准可毕业:
       1.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必须达到60分以上或者及格以上成绩。   
       2.完成顶岗实习,撰写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